《宋史·秦观传》:长于议论,文丽而思深,强志盛气,好大而见奇

秦观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文学家,以其婉约派词作而闻名,是“苏门四学士”之一。他以优美的文笔和深刻的思想,创作了大量的诗词,这些作品因其情感细腻、意境深远而深受后人喜爱。

在个人经历方面,秦观的生活充满了坎坷与挑战。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,直到第三次才成功考中进士。尽管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就,但秦观的仕途并不顺利,他经历了多次贬谪,尤其是在新旧党争中受到了严重打击。这些经历在他的词作中得到了体现,尤其是后期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无奈。

01

秦观,字少游,一字太虚,扬州高邮人。少豪隽,慷慨溢于文词,举进士不中。强志盛气,好大而见奇,读兵家书与己意合。见苏轼于徐,为赋黄楼,轼以为有屈、宋才。又介其诗于王安石,安石亦谓清新似鲍、谢。轼勉以应举为亲养,始登第,调定海主簿、蔡州教授。元祐初,轼以贤良方正荐于朝,除太学博士,校正秘书省书籍。迁正字,而复为兼国史院编修官,上日有砚墨器币之赐。

译文:秦观,字少游,又字太虚,是扬州高邮人。他年轻时豪放俊秀,慷慨激昂的情感洋溢于文章之中,参加进士考试但未中。他志向坚定,气概昂扬,喜欢宏大壮丽的事物并且追求独特,阅读兵家书籍时发现与自己的想法相符。

在徐州遇见苏轼后,创作了《黄楼赋》,苏轼认为他有屈原、宋玉那样的才华。后来又通过王安石介绍其诗歌,王安石也称赞他的诗清新类似于鲍照、谢灵运的风格。

苏轼鼓励他参加科举以便赡养父母,秦观这才考中进士,被任命为定海主簿、蔡州教授。元祐初年,苏轼向朝廷推荐秦观为贤良方正之士,秦观被授予太学博士的职位,负责校正秘书省的书籍。后来升迁为正字,并且同时兼任国史院编修官,在上任时受到了砚台、墨、器物和钱币的赏赐。

点评:文中概述了秦观早年的生活经历和文学成就,展示了他作为一个文学家的成长过程。首先,它强调了秦观早期的性格特征,如“豪隽”、“慷慨溢于文词”,这些特点反映了他不仅在文学上有天赋,而且个性鲜明、情感丰富。其次,文中提到秦观“强志盛气”,表现出他对理想抱负的坚持以及自信满满的态度,这种性格特质在他后来的作品中也有所体现。

秦观与苏轼的相遇,无疑是其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。苏轼对秦观的高度评价——“有屈、宋才”,不仅是对其文学才能的认可,更为其未来的文学道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。此外,秦观的作品还能得到当时另一位文学巨擘王安石的赞赏,这进一步证明了秦观在文学上的造诣和影响力。

在仕途方面,尽管秦观初次参加进士考试未能如愿,但在苏轼的鼓励和支持下,他最终还是通过科举考试获得了官职。这一段经历不仅体现了秦观自身的努力,也显示了苏轼对后辈的关怀和提携。秦观从基层的定海主簿做起,逐渐升迁至太学博士,再到国史院编修官,这一系列的职务变迁见证了他在政治和学术领域的成长与发展。

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在秦观担任国史院编修官时,他受到了朝廷的嘉奖,这不仅是对他工作能力和成绩的认可,也象征着他在官场上的地位得到了提升。整体来看,这段文字不仅呈现了秦观个人的奋斗历程,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环境下,文人士子如何通过个人努力和社会关系网络来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。

02

  绍圣初,坐党籍,出通判杭州。以御史刘拯论其增损实录,贬监处州酒税。使者承风望指,候伺过失,既而无所得,则以谒告写佛书为罪,削秩徙郴州,继编管横州,又徙雷州。徽宗立,复宣德郎,放还。至藤州,出游华光亭,为客道梦中长短句,索水欲饮,水至,笑视之而卒。先自作挽词,其语哀甚,读者悲伤之。年五十三,有文集四十卷。

译文:绍圣初年,秦观因被列入党争名单而被外放为杭州通判。后因御史刘拯指控他篡改实录,秦观被贬为监处州酒税。朝廷使者秉承旨意,暗中监视,企图找到秦观的过错,但最终无所获,便以秦观请假期间抄写佛经为由治罪。

秦观因此被削职并流放到郴州,接着被编管至横州,又再次被转移到雷州。徽宗即位后,秦观被恢复为宣德郎,并准许返回。到达藤州时,秦观游览了华光亭,并为宾客讲述自己梦中所做的词句,他要水喝,水送来后,他笑着看了看水便去世了。在此之前,他自己写下了挽歌,其词句极为哀伤,读之令人悲痛。享年五十三岁,留有文集四十卷。

点评:文中记录了秦观在仕途生涯中的起伏和最终的不幸结局,展现了他作为文人和士大夫在北宋复杂政治环境中的艰难处境。秦观因卷入党争而遭受打击,这反映了北宋时期政治斗争的激烈和残酷。尽管秦观在文学上有着卓越的成就,但政治上的挫折显然影响了他的个人命运。

御史刘拯对秦观的指控以及随后的监视和惩罚,揭示了当时官场中权力斗争的阴暗面,同时也表明了当时对于历史记录真实性的重视程度。然而,对于秦观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来说,这种打击无疑是非常沉重的。

秦观在藤州去世的情形,充满了诗意与悲剧色彩。他临终前的举止——在华光亭讲述梦中的词句,并在水来之时微笑而逝——展示了一个文人面对死亡时的从容与超然。这一场景与他事先为自己撰写的挽词相互呼应,共同塑造了一个既深沉又浪漫的形象。

秦观留下的文集不仅是他个人文学成就的见证,也是后人研究北宋文学及历史的重要资料。尽管他的生命历程充满了坎坷,但他在文学上的贡献却得以流传后世,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
03

  观长于议论,文丽而思深。及死,轼闻之叹曰:”少游不幸死道路,哀哉!世岂复有斯人乎!”弟觌字少章,覯字少仪,皆能文。

译文:秦观擅长于议论,文章华丽且思想深刻。当他去世时,苏轼得知后感叹道:“少游不幸死于旅途,真是悲哀啊!世上难道还能再有这样的才人吗!”秦观的弟弟秦觌,字少章,以及秦觏,字少仪,也都擅长写作。

点评:文中是对秦观文学成就的概述,以及对他逝世的描述和苏轼对此的深切哀悼。首先,它肯定了秦观在议论方面的才能,表明他的文章不仅形式上文辞华美,而且内容上思想深刻。这与《宋史》对秦观的评价相一致,强调了秦观作为文学家的独特之处。

苏轼对秦观去世的反应,显示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和个人的惋惜之情。苏轼的哀叹不仅仅是对一位好友的离去感到悲痛,更是对失去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人物表示深深的遗憾。这番话不仅表达了苏轼对秦观个人的敬重,也反映出秦观在当时的文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。苏轼的这句话成为了历史上对秦观评价的经典之一,突显了秦观作为文学家的价值和影响力。

此外,文中提到秦观的弟弟秦觌和秦觏同样具备写作才能,这表明秦家兄弟均有一定的文学造诣。尽管没有详细介绍他们的作品和成就,但这至少说明了秦家可能具有良好的文化传承和教育背景。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留言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诗词名句

染云为柳叶,剪水作梨花。30句唯美诗词,沁人心脾,顿感人间值得

2024-10-13 19:05:38

诗词名句

已将世界等微尘,空里浮花梦里身。30句禅意诗词,如一缕过耳清风

2024-10-14 14:38:46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