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人间,我们都是多情的旅者,一树一木,一花一草,足以让每个感情的灵魂为之动容。
诗词,皆源自有情众生的灵心妙笔,它们如泣如诉,只需一眼,便能引燃你内心深处的共鸣之火,让你在阅读的刹那,泪流满面。
诗词,源自每一个有血有肉的灵魂之笔,它们流淌着真挚的情感与故事,在你我眼前铺陈开来。
只需轻轻一眼凝望,那些饱含深意的字句便能悄然触碰到内心深处最隐秘的心弦,让人在默读间不觉泪眼婆娑,感慨万分。

【1】
当时共我赏花人,点检如今无一半。
——宋·晏殊《玉楼春》
“年年岁岁花相似,岁岁年年人不同。”当年和我一起赏花的人儿,如今细细查点,不足半数在身旁。
衰老确实很心酸,当年白居易年老的时候就向刘禹锡抱怨过,说是眼腿各方面都大不如从前,然后联想到各方面都衰老,心里万般不是滋味。“莫道桑榆晚,为霞尚满天。”刘禹锡还写诗宽慰他。
晏殊生活在北宋最安定繁荣的时期,位极人臣,没有仕途坎坷,没有怀才不遇,更不用为国家之事操心。
命运使然,刚好他的一生都活于富贵之中,暮年之后晏殊,只有伤春悲秋,他最担心的就是春光逝去,亲朋逝去。
眼看着花朵凋零也是一种美,花儿再开时,大概这为数不多的身边人,也不一定尚在人间,这样的无奈与伤感令人不忍卒读。
【2】
搴帷拜母河梁去,白发愁看泪眼枯。
惨惨柴门风雪夜,此时有子不如无。
——清·黄景仁《别老母》
即将去往河梁,掀起门帘依依不舍的与母亲告别,两两相对,默然无语,母亲愁容满面,凄切悲凉,欲哭无泪,欲说还休。
我实在是太想功成名就,给予父母以宽慰了。可是在这风雪之夜,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,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,不禁感叹:养子又有何用呢?倒不如没有啊。
一个极为孝顺的人,外出求学,既没尽孝,又没有别人眼中的衣锦还乡,一无是处的锥心之痛无以言表。可世间事,哪有这么多事事顺遂,往往都是事与愿违,无可奈何。
【3】
物是人非事事休,欲语泪先流。
——宋·李清照《武陵春·春晚》
人生上半场的李清照,像风铃一样的少女,大家闺秀得意春风,婚后有段门当户对甜蜜的婚姻,郎才女貌一对佳人,夫妻情深伉俪,成为了多少人艳羡的对象。
人生下半场的她,经历国破、家亡、夫死,再婚又遇到渣男,还被家暴,所有对生活的热爱早已消耗殆尽。
时逢朝代动荡,江山易主,世事的沧桑将一个大家闺秀变成了一个悲悲戚戚的老妇人,还能说什么呢?唯有泪流满面。
没故事的人初读会觉得诗人矫情,有故事的人,深读便会热泪盈眶,人在起起伏伏之后,再次品读,简直是撕心裂肺。
【4】
州桥南北是天街,父老年年等驾回。
忍泪失声询使者,”几时真有六军来?
——宋·范成大《州桥》
范成大出使金国,走到曾经的中原土地上,父老乡亲看到故国的使者。
百姓们年年伫足南望,翘首以盼王师返回。哭不成声,强忍泪水询问使者:什么时候真有我们朝廷的军队过来?
莫名的读着这两句诗,就想哭,画面感里,我已经看到了他们的眼神,他们的祈盼,他们的焦虑。
百姓历经无数次的虚假与失望,心中仍炽热期盼着总有一天,朝廷会回来解救我们的信念,这就是沦陷区人民盼望光复的殷切心情。
丧国的痛楚,沦为异邦蹂躏的凄惨,令中原父老苦不欲生。实际上,我们所处的这个看似平淡无奇的当下,却是他们无法触及、遥不可及的未来。
【5】
谁念西风独自凉?萧萧黄叶闭疏窗。沉思往事立残阳。
被酒莫惊春睡重,赌书消得泼茶香。当时只道是寻常。
——清·纳兰性德《浣溪沙·谁念西风独自凉》
西风吹拂,孤身一人,凉意袭来。落叶萧萧,窗扉紧闭,疏窗之外,一片凄凉。
夕阳余晖,映照着沉思往事的我。曾经的欢乐时光,如今已成过往,而身边的人,也早已离去。
谁会记得那些曾经的欢乐,那些平凡的日子?
纳兰容若虽是一个官二代,富二代,难得可贵的是他是一个深情,多情的人。
快乐不知时日过,那些看似平常的生活片断,原来在失意的时候,失去的时候才恍然顿悟那才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光。
【6】
日日春光斗日光,山城斜路杏花香。
几时心绪浑无事,得及游丝百尺长。
——唐·李商隐《日日》
一天天的春光和时光争晖飞快流逝,诗人缓步行进在山城斜路上,早春季节,沿路上的杏花已发出阵阵芳香。
看见在空中自由自在浮动着的游丝,想到自己整日为尘世俗事所萦绕不得安宁,于是才生出了这一奇想:什么时候自己才能像这百尺游丝一样浑然无知无觉、毫无闲事在心头,自由自在呢?
诗中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家国大事,也看不出什么博大的胸襟和深邃的思想。但又在这愉心悦目中又蕴含着诗人莫名其妙的忧惧和哀伤。
人的情绪很微妙,人逢喜事的时候,万物皆美,遇到林林总总的不如意堆积之后,就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惆怅悄然而生。
成年人的世界,哪有容易二字,很多时候也只能是自我消化罢了。
【7】
最是仓皇辞庙日,教坊犹奏别离歌。垂泪对宫娥。
——李煜《破阵子·四十年来家国》
国破家亡,物是人非,昨日欢乐虚空,今日凉薄深重。
南唐国破那天,教坊还在演奏着离别的歌曲,李后主听着那哀怨伤感的乐曲,悔恨痛苦萦绕胸间。
40年家国,一朝易主,悔不当初已经于事无补,陷入如厮田地,还能怎么样?有口能开,唯有垂泪对宫娥。
含恨愧对苍生的国君,也算是至情至真的人,这一种深入骨髓的悲戚与无奈,谁又有资格去感同身受呢?
【8】
可怜身上衣正单,心忧炭贱愿天寒。
——唐·白居易《卖炭翁》
“可怜身上衣正单,心忧炭贱愿天寒;力尽不知热,但惜夏日长。”
白居易笔下的苍生那是不忍直视,为了生活,他们卑微的甘愿放弃着自身冬天需要的温暖和夏日的清凉。
这世间,总有一群人,在生活的洪流中默默挣扎,他们身披薄裳,却在寒冬里期盼严寒以求炭价之贵,他们在酷暑之下挥汗如雨,却珍惜每一寸阳光下的劳作时光。
他们的生活虽艰辛至极,却用尽生命的全部力气去换取生存的希望与尊严,这份坚韧与执着,如同冬日暖阳,夏日凉风,深深触动我们的心灵,唤起我们对生活的深深敬畏与无尽感慨。
总有一些人,为了生活,就用尽了全部的力气。
【9】
可怜无定河边骨,犹是春闺梦里人。
——唐·陈陶《陇西行》
“功名祗向马上取,真是英雄一丈夫。”古代英勇征战的男儿,他们为了功名与荣耀,在马背上奋勇拼杀,展示了何谓顶天立地的英雄本色。然而,战争的背后,往往隐藏着无尽的悲歌和哀痛。
可怜那无定河边,被暴弃的粼粼白骨,还是那春闺妇人梦里,骑马归来的爱人。
征人战死是悲剧,更大的悲剧,是征人已经死去,而妻子却毫无觉察,还在满怀希望盼他归来团聚。
征人战死的悲剧不仅在于生命的消逝,更大的悲剧在于同,征人已经化作无定河边的白骨,而春闺中的妻子却仍在梦境中殷切期盼他的归来。
那日日夜夜的思念与期待,还有那永远无法兑现的团聚承诺,着实是人间最深沉、最令人心碎的悲剧。
【10】
红颜未老恩先断,斜倚熏笼坐到明。
——唐·白居易《后宫词》
宫墙之内,佳人风华正茂,岁月尚未在她脸上留下痕迹,然而帝王的宠爱却如流水般消逝。
独留她于漫漫长夜,在熏香缭绕的笼边静坐至天明,那无尽的等待与期盼被时光无情地碾过,只余下深深的哀愁和无言的悲凉,令人生心怜悯。
早知如此,还不如做个普通的百姓,过上男耕女只的生活。大概她们也向往墙外的儿童嬉戏声,慈母唤儿归的生活吧。
【11】
而今识尽愁滋味,欲说还休。
欲说还休,却道天凉好个秋。
——宋·辛弃疾《丑奴儿·书博山道中壁》
辛弃疾,眼望南宋江山满目疮痍,心头浮现出昔日“沙场秋点兵”的壮志豪情与“弓弦霹雳惊”的激昂场面,此刻内心充盈着痛苦、矛盾与悲愤的情感,无法言喻。
万般愁绪郁结于胸,环顾四周却寻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,于是只能开口,将一腔悲凉寄托于秋风之中。
辛弃疾男儿心如铁,试手补天裂,可惜,真的太可惜这样的英雄被活活的憋出了内伤。
年轻的时候,不知道愁是什么滋味,当你深知这个愁的份量时,却不知还能说些什么,这个是他壮志未酬,辛酸的幽默,自我嬉戏的一句安慰话。
人只有真正饱经沧桑之后才明白,人生的小烦恼是最不值得一提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