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,正所谓“百善孝当先”,“孝道”的传承是深入骨髓的。
“孝”,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,而且有很多说法,比如:“生前一碗水,胜过纸万堆”,孝顺父母长辈,从小事做起,哪怕是在他们生前端去的一碗水,也好过人去世后,坟前的万堆纸钱。
这句话其实很实用,很多人都走入了一个误区,认为只有当自己衣锦还乡的时候,给父母长辈物质上的改变,才算是孝顺。
殊不知,到那个时候,已经是“子欲孝而亲不在”,这样的悲剧每天都在上演。时间是公平的,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个小时,每个人的生命也只有一次,失去了,就永远没有了。
孝顺,不只是一句空话。给父母长辈过寿,也是孝顺的一种表现形式。这不仅是对父母长辈的尊重,更是一种感恩的具体表现。当然,更是孝文化的一种传承形式。
因为过寿是很有讲究的,首先对年龄就有要求。只有60岁及以上年龄的老人,才算得上是过寿,在60岁以下年纪的人,只能算是过生日。
这是因为老祖宗认为,按照“天干地支”的推算方法,六十年为一甲子,意味一个轮回。所以,只有经历了“轮回”的人,才有资格过寿。当然,这确实也是值得庆祝的。
过寿是一件很喜庆的事情,亲朋好友欢聚一堂,给寿星带来福气和好运,并祝福过寿之人能够再接再厉,健康长寿。
正所谓“民以食为天”,简单的一日三餐,到隆重的春节晚宴,吃什么,怎么吃,老祖宗都是很讲究的。到了过寿时,对于“吃”,也是有说法的。
比如这句俗语:“过寿三不吃,子孙福气多”,就是说的在过寿的时候,有三种食物不建议端上餐桌的,因为它们有着不好的寓意,与过寿的喜庆氛围相悖。
第一种过寿不能吃的是:梨。这个其实很好理解,因为“梨”谐音“离”,有离别,分离的含义。而过寿是欢聚一堂的喜庆日子,而且所有人都在祝福寿星能够长命百岁,显然是不想分离的。
基于这些因素,在过寿的时候,千万不能把梨给端上餐桌了,即便是有梨作为食材的菜系,也是不建议出现的。
第二种过寿不能吃的是:豆腐。这是因为豆腐的颜色是白色的,因此一般都出现在“白事”的餐桌上,而不应该出现在过寿的餐桌上。过寿是喜庆的日子,应该以红红火火为主题。
除此之外,豆腐虽然好吃,而且是是一种素食,但它所含的嘌呤并不低,如果是痛风患者或者是尿酸过高的患者,最好不要贪吃豆腐。
不仅如此,豆腐还偏寒,如果脾胃虚弱、胃寒者,也建议最好少吃或者不吃豆腐。吃了容易胃胀气。腹泻的人群,也要少吃豆腐,因为豆制品有可能会加重腹泻、腹胀的症状。
本来是表达孝心的时刻,如果因为一种食物而让寿星和前来祝寿的人吃了饭身感不适,那就有违初衷了。
第三种过寿不能吃的是:南瓜和冬瓜。因为南瓜谐音难,有艰难、难过的意思。在古代,它常出现在丧事的餐桌上,表达对往日亲人的不舍和悲伤。冬瓜也一样,颜色洁白,过年讲究红火,所以冬瓜不宜佐餐。
结语
对于俗语“过寿三不吃,子孙福气多”中提到的梨,豆腐,南瓜和冬瓜,在过寿的时候不能端上餐桌的说法,其实是一种精神文化传承,并没有更多的科学含义。
不过,传统文化讲究的也应该尊重,毕竟无伤大雅。过寿讲究的是喜庆,自然以红色为主,大家都开心了,过寿的目的也就达到了。
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