聪明在于勤奋
天才在于积累

李治和武则天这对夫妻,谁的治国才能更胜一筹?

20241010220203228 - 李治和武则天这对夫妻,谁的治国才能更胜一筹?

  武则天作为封建时代唯一的女皇帝,惊艳了世人,那么李治和武则天这对夫妻,谁的治国才能更胜一筹?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,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,给大家一个参考。

  李世民的儿子为了得到皇位所上演的戏码,虽无康熙阿哥九子夺嫡之乱,却也不失玄武门事变的残忍。

  李世民夺得皇位的手段,为自己儿子们的上位开了个好头,做出的表率深深影响了自己的儿子,原来皇位不只是可以等父皇传下来,还可以抢过来!

  当时皇位的最有力竞争者,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,说起也是帝王之家最是无情狠辣,无论是李承乾、李泰还是李治,他们都为同母,是地地道道的一家人。

  这要是寻常人家,必定父慈子孝,兄弟齐心,就算是有些许不和睦,倒也不至于到最后手足相残的地步,但李家偏偏至此,这是李家的命!

  李治最开始也并未被当成继承人来培养,他上面还有两个哥哥,就算李承乾能力不高,还有哥哥李泰,怎样也轮不到李治来当皇上。

frc 53ffe8961f26f75794699446349b4f6d - 李治和武则天这对夫妻,谁的治国才能更胜一筹?

  史书中曾有这样一段记载,来夸赞李治聪慧仁慈,李世民问李治怎么看待“孝道”,李治回答的大概意思就是小时候侍奉双亲,长大以后侍奉君王。

  李世民听完以后很开心,说你这样坚持做下去,以后必定能侍奉好父亲哥哥,侍奉好君王。可见李世民一开始就没想让他当皇上。

  但命运总是弄人,李治的大哥二哥,争夺皇位,互相嫁祸,有样学样,起兵逼宫。这让李世民感受到了“危机”,日后这两个人,无论谁当了皇帝,必定留不得对方,最后李治就这样坐上了皇位。

  这看上去是李治的善良救了自己,但谁能想到,李泰造反的消息就是人畜无害的李治打的小报告,抓准时机,小绵羊化身大恶狼,顺利登基皇位。

  恶狼就是恶狼,披上一张羊皮也掩盖不了他凶残的本性,这个道理在他登基上位以后显现的淋漓尽致。

  22岁的唐高宗终于登上了皇位,他再也不用隐藏自己的獠牙,让人最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又将武则天扶上皇后这件事,世人只觉得是女帝手段高超,却不知这背后藏着政治上的博弈。

  他怎么会是小绵羊,一个真正的“小绵羊”怎么会抗住朝廷众臣的压力,坚决去娶自己的小妈,他只是看上去单纯,想玩的比谁都花。

  后期,他又废除了长孙皇后,立武则天为皇后,人们只觉的是他被女帝武则天迷了心智,实际上他早就想加强自己的权力。

  李世民死后,留下了几位大臣,在他看来,李治是否贤明,有没有能力做皇帝都不重要,“为父会为你趟平一切”,只求李治仁德,善待兄弟姐妹,避免李家重倒骨肉相残的魔咒。

  然后,他不仅娶了自己的小妈还将造反的李元景、 太平公主及吴王全部赐死,又亲手剪断了李世民给他留下的羽翼。

  深深继承了李世民,逼宫杀哥,强占嫂嫂的老李家优良传统,甚至有所突破,一步一步的让自己的皇后也跻身在了历史皇帝的大家族。

  长孙皇后的罢免,从表象来看,只是为了扶武则天上位的手段,实际上这就是君臣权力交锋的导火索,一日不废长孙皇后,长孙家的势力就无法一日根除。

  在废除了长孙皇后之后,李治又一步步逼死了为大唐殚精竭虑一生的长孙无忌,终于将皇权独揽于一身。

  对内无情,对外更是狠辣。李治在位,东征高句丽,西征突厥,民间小说薛仁贵、薛平贵都是他手下的强将,唐朝版图在他在位时,达到巅峰。

  难怪外史中,李治留下了一个“恐怖”的印象,可是为什么在外人看起来恐怖的李治,在大众认识中反而感觉懦弱和碌碌无为呢?

  李治的存在感不高,一方面是它自身的原因,另一方面也是他所处的时期确实猛人太多,争夺了太多的眼球。

frc c4e3cb6ff16d02cfe454cdb4e2bd1e66 - 李治和武则天这对夫妻,谁的治国才能更胜一筹?

  我们先从他身边的猛人讲起,李治的政治能力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,永徽之治,也是百姓富足,国泰民安。

  但是他前有李世民贞观之治,兵变宣武门的大戏,后有武则天女皇登基的千古女帝,李治的才能反而显得稀松平常,不怪自己存在感太低,实在是让同行压得喘不过来气。

  再说他个人,也是小绵羊的外套穿的太久,一提坏事,准是他身边的武则天挑唆的,最多认为他昏庸无能,听信谗言。

  也是大臣委婉,就算李治真的有错,大臣们也不会说李治的错,“妖后”就是李治的白手套,武则天越妖,显得自己越楚楚无害。

  这导致李治虽然在位34年,但总给人一种存在感不是很高的感觉,尤其到了后期,李治身体不好,搞出“二圣同台”的戏码,更是被武则天狠狠抢走曝光度,所以也不怪大家对他低估。

 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心中的历史,因为所处角度不同,所看到的情况也会有所差异,但历史终归是历史,往事不可更改,唯有以史为鉴,方能更好立身正事。

  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留言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
评论 抢沙发

本站为免费公益性网站,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,如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。

国学谷为国学爱好者提供、国学常识、两汉经学、魏晋玄学、隋唐道学、宋明理学、明清实学、先秦诗赋、汉赋、六朝骈文、唐宋诗词、元曲、明清小说等国学经典内容阅读及解读。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