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行学说的起源

五行学说的起源一直争议颇多。第一种观点认为:五行说是古人自发的观念,并无确切的创始人,春秋时期以前就有朴素的五元素说。第二种观点认为:五行说出自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《黄帝内经》,该书以五行配五脏,对五行学说的内容有详尽的记载。第三种观点认为:孟子创造了五行学说。《荀子》里记载子思、孟子是五行的创始者。现代学者范文澜认为:“孟子是五行学说的创始者,孟子有‘五百年必有王者兴,由尧舜至于汤五百年有余岁……由汤至于文王五百年有余岁……由文王至孔子五百年有余岁……’等近乎五行推运的说法。比孟子稍后的邹衍扩大了五行学说,成为阴阳五行家。”

五行学说认为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种元素构成宇宙万物。它们各有不同的属性,分别对应太阳系的五颗行星:金星、木星、水星、火星、土星;以及人间的五德:义、仁、智、礼、信。古人认为,这五类事物在天、地、人之间形成映射关系,比如天上的木星有了变化,地上的木类之物,以及人的“仁”性也会有相应的变化。

五行之间存在着生、克、乘、侮等关系。五行的“相生”“相克”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,而五行的“相乘”“相侮”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。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留言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易经·周易

《易经》的影响

2024-2-7 16:35:19

易经·周易

五行具有哪些属性和特性?

2024-2-21 22:14:21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