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浩然是唐代诗坛上一位不容忽视的大家,他出生于襄阳的一个书香世家,自幼饱读诗书,才华出众。

可在那个学而优则仕的年代,才华横溢,诗名卓著的孟浩然,竟然一生都未能踏入仕途。
在他的前半辈子,没有强烈的出仕愿望,年纪轻轻就隐居在襄阳鹿门山,又或者到处漫游,过着自由闲适的生活。
等到他四十多岁想出仕做官时,去长安参加科举,或许是对时事和热点认识不足,导致发挥失常名落孙山。

有次王维成功引荐玄宗面试他,可他蹦出一句“不才明主弃,多病故人疏”,惹恼了玄宗,功亏一篑。
后来襄州刺史韩朝宗出面,让玄宗决定再给他一次机会,可到了约定的时间,他竟然和朋友喝的酩酊大醉,放了韩朝宗的鸽子,白白错失机会。
其实孟浩然下半辈子看到自己的好友都当官了,心里也痒痒的。
他也渴望能够有所作为,能够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才华和力量,所以才会多次前往京城谋求官职,还写诗干谒过权贵。

《望洞庭湖赠张丞相》
气蒸云梦泽,波撼岳阳城。
欲济无舟楫,端居耻圣明。
坐观垂钓者,徒有羡鱼情。
诗的首联“八月湖水平,涵虚混太清”,描绘了洞庭湖八月水势浩渺、湖水与天空浑然一体、水天一色的壮阔景象。

颔联“气蒸云梦泽,波撼岳阳城”。
茫茫云梦泽水汽蒸腾,给人一种整座岳阳城都在瑟瑟发抖的感觉。
“气蒸”二字写出了洞庭湖上云雾缭绕、水汽蒸腾的景象,仿佛整个云梦泽都被笼罩在一片朦胧的雾气之中;
“波撼”则形象地表现了洞庭湖波涛汹涌、声势浩大的气势,连岳阳城似乎都在波涛的冲击下微微颤抖。
这两句诗运用夸张的手法,将洞庭湖的雄浑壮阔和磅礴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,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。

颈联“欲济无舟楫,端居耻圣明”,由写景转入抒情。
诗人面对浩渺的洞庭湖,产生了想要渡湖却没有船只的感慨,这里的“舟楫”象征着进入仕途的途径和机会。
因为诗人觉得在这样一个圣明的时代,自己如果无所作为、每天闲居在家,那简直是一种耻辱,内心很惭愧。

尾联“坐观垂钓者,徒有羡鱼情”,诗人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情感。
“垂钓者”指的是那些已经在官场中有所作为的人,“羡鱼情”这里巧妙地化用了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中“临河而羡鱼,不如归家织网”的典故。
这句的意思是诗人很羡慕那些能够入朝为官、为国家效力的人,自己也很想这么做,可是却没有机会,只能徒然地怀有向往之情。

孟浩然的这首《望洞庭湖赠张丞相》,将写景、抒情、言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,既展现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,又抒发了自己渴望入仕的政治抱负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。
全诗意境开阔,气势雄浑,语言凝练,是唐代山水诗中的佳作,也是孟浩然诗歌中的代表作之一。
可即使写下如此优秀的干谒诗,孟浩然也没有如愿踏入仕途。

后来张九龄被贬荆州长史时,召孟浩然当幕僚。就这孟浩然也胜任不了,仅干几天就溜回家过悠闲日子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