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唐才子技巧高超的七律,充满了沧桑之感,读过的人无不拍手称赞

人生短暂,一辈子可以读的书就像九牛一毛,一辈子能够认识的人也似沧海一粟。所以每当人们翻阅典籍,游览古迹,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一种极其深沉的感慨。

千古江山,英雄总是无觅处;歌台楼榭,风流皆随风飘去。春秋吴宫的花草啊,还在为谁垂泪?朱雀桥边的双燕啊,为何又会飞到寻常人家?

唐代一位才子名气不如杜牧,才华堪比许浑,一位朋友向他讲述了一次出游经历,诗人听后便辗转难眠,题诗抒怀。下面分享晚唐才子技巧高超的七律,充满了沧桑之感,读过的人无不拍手称赞。

晚唐才子技巧高超的七律,充满了沧桑之感,读过的人无不拍手称赞

听话丛台

唐 · 李远

有客新从赵地回,自言曾上古丛台。

云遮襄国天边去,树绕漳河地里来。

弦管变成山鸟哢,绮罗留作野花开。

金舆玉辇无行迹,风雨惟知长绿苔。

晚唐才子技巧高超的七律,充满了沧桑之感,读过的人无不拍手称赞

李远是晚唐诗人,虽然很少有人了解,不过他的几位好友李商隐、杜牧、温庭筠以及许浑,大家却是耳熟能详。李远的才华不凡,当时的宰相令狐綯就非常欣赏他的才学和人品,并且多次在皇帝面前推荐他,从而让其仕途顿时显得宽阔无比。

李远喜欢饮酒赋诗,虽然其传世作品不多,可是后世却将其与许浑相提并论,称赞他们是浑诗远赋,足以证明李远具有深厚的文学底蕴。这首诗堪为其经典之作,技法高妙,蕴含深刻,值得细细欣赏。

晚唐才子技巧高超的七律,充满了沧桑之感,读过的人无不拍手称赞

开篇点题,交代写作缘由,“有客新从赵地回,自言曾上古丛台。”题目中的“听话”是指仔细听朋友诉说;“丛台”是指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修建的高台,主要用于阅兵和表演。

诗人的一位好友刚从赵地归来,不仅绘声绘色地介绍了他的很多见闻,而且还特地提到自己曾亲自登上这座“丛台”,话语之间既流露出一种自豪感,又略带一丝感慨之意。

诗人并不羡慕朋友可以游山玩水,却对发生在“丛台”上的故事极其感兴趣,于是便以此作为引子,为后文的展开打下铺垫。

晚唐才子技巧高超的七律,充满了沧桑之感,读过的人无不拍手称赞

颔联是朋友对这座高台的具体描述,“云遮襄国天边去,树绕漳河地里来。”朋友站在丛台上,看见古老的襄国远在天边,周围白云缭绕;绿树夹岸的漳河从高台下经过,一路上曲折蜿蜒,不舍昼夜地流淌。

襄国,位于河北邢台,乃是战国时期赵国所在地。漳河,位于邯郸的南面。“云遮、树绕”,展现出周边幽静的环境。“天边”二字,形容丛台高耸入云的模样,从侧面展现出一派恢弘气象,更与下文形成了鲜明对比。

晚唐才子技巧高超的七律,充满了沧桑之感,读过的人无不拍手称赞

颈联描述而今的景象,“弦管变成山鸟哢,绮罗留作野花开。”曾几何时,赵武灵王勇于尝试,胡服骑射,保境安民,深得百姓们的拥护。他还在高台上检阅威武的军队,欣赏惠妃精彩的歌舞,那样的场面该是多么热闹非凡。

可是时过境迁、人去台空,宫廷乐队的弦管之声早已难以听闻,却被鸟哢声取代;美人的绮罗之服也灰飞烟灭,游客的视线中满是盛开的野花。如此沧桑变化,正反映出王朝的兴亡,也委婉地表达出诗人对晚唐社会逐渐衰落的担忧。

晚唐才子技巧高超的七律,充满了沧桑之感,读过的人无不拍手称赞

结尾蕴含深刻,“金舆玉辇无行迹,风雨惟知长绿苔。”想当初赵王与他的爱妃们一起乘坐金舆、玉辇,四处往来,也留下了很多传奇故事。

可是如今的人们却很难发现那些车马留下的痕迹,高台旁边只有青苔,在风雨的见证下长势繁盛,令人感慨万千。“惟知”二字,采用拟人手法,委婉地道出一种悲凉之意。

全文意象丰富,“白云、山鸟,绿苔、野花”等等,共同营造出一种凄凉氛围。作者又通过对比、拟人手法等表现技法,并由远及近、视听结合地描绘出一幅丛台变迁图画,显得情景交融、有声有色,更传达出诗人对从古及无兴不废的无限感慨!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留言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国学常识

简述百家争鸣的背景 发生在什么时期

2024-11-9 7:33:24

国学常识

陆游81岁赋诗一首,写尽一生相思,有些人遇见了,就是一辈子的事

2024-11-15 14:27:35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