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不读苏东坡,不知人生何苦?深读苏东坡,方知众生皆苦
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。 不同阶层的人,有不同的烦恼。 比如曾有学生问我,苏东坡这辈子何苦之有? 是啊,他出身良好,祖父苏序是当官的,外祖父程文应是眉山首富,这起点就比别人高了许多。 后来,苏东坡自己也当了官,除了贬黄州外,他一般都是任市长级别的官。颠沛流离点,就当旅游了呗,反正是公费。 而且,苏东坡还有一个好弟弟,和三个好媳妇,以及四个好徒弟。 没钱了就和弟弟要,想家了就把小妾接过来,馋酒了徒弟们就…- 105
- 0
-
高适这首诗,看透交际规则,所以他富贵,李白落魄
唐玄宗开元八年,公元720年, 16岁的高适离开家乡,第一次来到都城长安, 便被这里的繁华景象所吸引了。 从那以后,他就立志,将来一定要有所作为。 原本,高适身出“渤海高氏”,算是名门之后, 祖父高侃为一代名将,官安东都护、左武卫大将, 可是高适这一支,到了他这一代就逐渐没落了, 而且天下太平,武将并不得重视。 所以,高适的理想, 要等到35年后才能实现,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。 因此,高适此间经历了…- 104
- 0
-
车胄汉语拼音究竟怎么读
在日常的阅读或交流中,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生僻词汇,而“车胄”便是其中之一。你是否也曾为它的正确读音而困扰?今天,我们就来一起探讨“车胄”的正确读音及其背后的深刻文化内涵。 一、车胄的正确读音 1 语音解析 “车胄”一词的正确发音为“chē zhòu”。其中,“车”的发音为“chē”,声母为“ch”,韵母为“e”,声调为第一声(阴平);而“胄”的发音为“zhòu”,声母为“zh”,韵母为“ou”,声…- 430
- 0
-
一个酒徒,比李白能喝,酒后一首诗,短短4句,看透一生
01. 品味诗词 - 浮生知几日,无状逐空名。 不如多酿酒,时向竹林倾。 王绩 《独酌》 02. 诗人介绍 王绩,初唐诗人,“文中子”王通的弟弟,也就是说,他是王勃的叔祖父。 提起王绩,必然要提到酒,因为他有“斗酒学士”之名,比李白还能喝。 原本王绩是隋朝的官员,11岁游历长安就名震京师,杨素请他喝酒,诗惊四座,因此有“神童”之誉。 隋亡以后,唐太宗启用旧臣,遂召王绩入朝,派去的使者刚递过召令,王…- 96
- 0
-
《小石潭记》原文及注释 中心思想是什么
《小石潭记》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。全名《至小丘西小石潭记》。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,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“小石潭”的景色,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。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:幽深冷寂,孤凄悲凉。 《小石潭记》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,隔篁竹,闻水声,如鸣珮环,心乐之。伐竹取道,下见小潭,水尤清冽。全石以为底,近岸,卷石底以出,为坻,为屿,为嵁,为岩。青树翠蔓,蒙络摇缀,参差…- 113
- 0
-
罗隐看见逝水东流,写下一首佳作,充满乡愁,尽显不凡文采
人生的每个阶段都需要有不同的目标,活着不能只是纯粹地追求衣食无忧,还应该不断地抓住机遇、超越自我,并活出精彩、无悔青春,从而让短暂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。 可是话又说回来,虽然每个人都渴望被人尊重、大展宏图,可是如果身逢乱世、屡遭挫折,心中必然充满了酸甜苦辣咸,就像打翻了五味瓶。 此时如果恰好寓居异乡、形单影只,又似掉入了冰窟窿,一定倍感焦虑、思念故土。下面分享的是罗隐看见逝水东流,写下一首佳作,充满…- 113
- 0
-
许浑自比山鸡,题写了一首五律,跌宕起伏,最后两句引人深思
人生就像一部长篇小说,很多人可以由开篇猜到结局,不过中间的过程却是千回百转,难以预料。古代一些才子自小苦读,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蟾宫折桂,可是由于各种原因,最后依然无法实现儿时梦想,于是便心生愁情,更会萌发归隐之念。 不过寒窗苦读毕竟不易,进入仕途更是难上加难,如果随便放弃,岂能心甘情愿。即使屡遭挫折,才子们也不过是偶尔发几句牢骚,排遣一下愁情,然后该干嘛还是干嘛。下面分享许浑自比山鸡,题写了一首五律…- 146
- 0
-
三月三,上巳节:曲水流觞,一首醉酒诗,敬岁月敬流年
每天读一首好诗 01. 日子总是过得很快,一晃就到了农历的三月初三。 这一天为“上巳节”,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,在这一天人们会沐浴驱邪,即祓禊(fú xì)。 此外,还有聚饮祭祀、郊游踏春等习俗。 三月三,在古代还是“女儿节”,女孩子会在这一天冠成年礼,即“笄礼”。 并且,三月三也是古时候的“情人节”,杜甫在《丽人行》中曾写:三月三日天气新,长安水边多丽人。 总之,这一天是个吉祥的日子,人们会…- 96
- 0
-
读过这18句诗词,才知道夏天的雨也可以这么美
“长风卷地驱炎暑,暴雨翻空送晚凉。” 三伏盛夏天,暑热难耐,人们最期盼的下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,洗去空气中的燥热,带来一丝清凉的气息。 01. 一夜雨声凉到梦,万荷叶上送秋来。 ——清·陈文述《夏日杂诗》 雨声淅淅沥沥,整夜不停,丝丝凉意透过窗棂,悄然渗入诗人的心田,仿佛在梦境之中也感受到宜人的凉爽。 荷叶上,雨珠晶莹剔透,不时滴落,发出清脆的响声,送来了一缕秋的讯息。 02. 高槐叶长阴初合,清润…- 89
- 0
-
好诗未必华丽,只看能否入心,比如这首,读完让人许久不忘
掬水月在手,弄花香满衣。 唐宋风雅,总是有着特别的魅力,那一首首古音韵律,每每读来都让人内心变得无比平静。 偶尔梦回前朝,再临大唐盛世,彷佛看见王昌龄站在边塞高高的城墙上,放声高吟着: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; 亦或者去到北宋,目睹苏东坡泛舟赤壁,与友人谈笑风生: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。哀吾生之须臾,羡长江之无穷。挟飞仙以遨游,抱明月而长终; 文字之美,在于用心,王之涣一生未曾出塞,也写…- 111
- 0
-
元旦将至,偷几句古诗词去跨年吧
辞暮尔尔,烟火年年。 再过一周,就是2024年了。 龙行龘龘,万事如意,新年交好运,人人发大财! 龙骖晓入望春宫,正逢春雪舞东风。 除旧迎新之际,忘掉所有烦恼,让山是山,让水是水。 不忘初心,再接再厉,龙你一切都会更好。 01. 一年忧喜今宵过,两鬓风霜明日新。 谢榛《除夕旅寓有感》 年头接年尾,万事更新颜,把过去的事都放下,去迎接更加明媚的新春。 年龄不是苍老的标志,内心一直阳光,就永远都是少年…- 107
- 0
-
慈禧这首诗,你敢相信是她写的吗?最后一句成了口头禅
01. 慈禧老佛爷,中国历史上,最有名的太后。 关于他的事,能写一本长书,而且褒贬不一,野史秘闻特别多。 她出身镶蓝旗,叶赫那拉氏,叫玉兰,因此她初入宫后,封号“兰贵人”。 她的祖父曾任刑部侍郎,父亲官宁池太广道。咸丰元年,1815年,她参加的选秀,次年入的宫,4年后诞子载淳,也就是同治,随后封妃。 产子一年后,又封贵妃,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皇后钮祜禄氏,即慈安太后。 当时,清王朝已经摇摇欲坠,内有…- 234
- 0
-
《蒹葭》古文赏析 《蒹葭》出自哪里
《秦风·蒹葭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《诗经》中的一首诗。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,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的。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,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,营造了一种秋水伊人的美妙境界。 《蒹葭》古文赏析 《秦风》中的一些篇章往往激荡着一种西北边鄙的慷慨悲壮的声音,“修我戈矛,与子同仇”成为它的典型音调。而《秦风·蒹葭》这首表现男女恋情的诗歌,却脱尽…- 235
- 0
-
《马说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文言文翻译
《马说》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论说文。这篇寓言性的短论通过对世上有无千里马这一问题的反复论证,归结到不是没有千里马,而是缺少知马的伯乐,从而对封建统治者不知人、埋没人才的现象进行了有力的揭露,抒发了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悲愤。 《马说》原文 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。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故虽有名马,祗辱于奴隶人之手,骈死于槽枥之间,不以千里称也。 马之千里者,一食或尽粟一石。食…- 271
- 0
-
陶渊明的号称是什么居士 陶渊明哪个朝代
陶渊明号称五柳先生,并没有居士的称号。一般都是称他为“靖节先生”或五柳先生(他的自称)。陶渊明(352或365年—427年),名潜,字渊明,又字元亮,自号“五柳先生”,私谥“靖节”,世称靖节先生,浔阳柴桑人。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、辞赋家。 陶渊明号称五柳先生 五柳先生指的是陶渊明,陶渊明撰有《五柳先生传》,在这篇散文中一开头陶渊明就交代了五柳先生这个称号的来历,他称因为家旁边有五株柳树,所…- 301
- 0
-
王维写作风格是什么 王维人物介绍
王维(693年或694年或701年—761年),字摩诘,号摩诘居士,河东蒲州人,祖籍山西祁县。唐朝诗人、画家。王维不仅参禅悟理,学庄信道,还精通诗、书、画、音乐等。 王维写作风格是什么 “诗中有画”:王维的诗歌常常展现出一种画面感,他的作品在结构上采用组诗的形式,每首诗都可构成一个画面,合起来可以集结成一幅和谐的全景画面。 清新淡远:王维的诗歌以清新淡远著称,这种风格体现在他对自然景色的描…- 277
- 0
-
梅雨季节,奉献三首七绝,情文并茂,笔下生花
天气冷暖不定,晴雨变幻莫测。每年的的盛夏之际,冷暖气流就会在沿江一带激烈交锋,最终由于相持不下,从而形成强降雨天气。同时因为这一季节正是梅子成熟和采摘之时,于是这场雨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。 梅雨天气不仅比较炎热,而且湿度较大,稍微活动一下,全身都是汗水,更有一种透不过气的感觉。不过江南的烟雨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,蒙蒙雾气晕染了大山、树林和草地,宛如一位高明的画家,浓描淡抹,展现出一幅妙不可言的梦幻景…- 259
- 0
-
两首纳凉的五律,层次分明,物我两忘,令人感受到一种凉爽的气息
夏日高温,酷暑难耐,人们都离不开空调和电扇。古代社会没有这些设备,他们就经常在露天里摇着团扇、躺卧胡床,望着寥廓的苍穹、数着满天的繁星,然后便不知不觉地静下心来。正可谓月能从我醉、风欲驾人仙,令人感到无比舒畅。 田地里忙碌了半天的农夫,放下锄头,躺在树下,用草帽遮住脸庞,很快就能惬意地进入梦乡。文人墨客比较斯文,不会像农夫那样躺在田间地头,可是为了避暑,他们也会拄杖来到郊野水畔,享受一份难得的清凉…- 225
- 0
-
苏轼他与其父其弟合称为什么
苏洵、苏轼、苏辙父子三人在文学史上合称为“三苏”。这个说法是宋代的王辟之提出来的,他在《渑水燕谈录》中写道:“苏氏文章擅天下,目其文曰‘三苏’,盖洵为老苏,轼为大苏,辙为小苏也。” 苏轼他与其父其弟合称为什么 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被称“三苏”。 苏洵(1009年5月22日—1066年5月21日),字明允,一说自号老泉,汉族,眉州眉山(今四川眉山)人。北宋文学家,苏洵擅长于散文,尤其擅长政论,议论…- 403
- 0
-
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的意思是什么
指为了解救国家的危难,不惜奉献自己的生命,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。这句话出自三国魏•曹植《白马篇》诗:“名编壮士籍,不得中顾私。捐躯赴国难,视死忽如归。” 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的意思 “捐躯赴国难,视死忽如归”意思是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,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。 诗句出自三国时期曹植所作的《白马篇》,全诗内容为: 白马饰金羁,连翩西北驰。借问谁家子,幽并游侠儿。 少小去乡邑,扬声沙漠垂。宿昔秉良弓,…- 411
- 0
-
春蝉到死丝方尽的古诗是谁写的
“春蚕到死丝方尽”是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《无题》,原句是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。”这两句在诗中的意思是女子对爱人的思念如同春蚕、蜡烛一般,到死“丝”方尽,成灰泪始干。表达了男女之间浓浓的思念之情。 春蝉到死丝方尽作者 李商隐(约813年-约858年),字义山,号玉溪(谿)生、樊南生,唐代著名诗人,祖籍河内(今河南省焦作市)沁阳,出生于郑州荥阳。他擅长诗歌写作,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,是晚唐最…- 235
- 0
-
孟浩然为何一生无官?张九龄提拔了王维、王昌龄,为何不帮他?
先天元年,公元712年,孟浩然和张子容出鹿门山,开始漫游求仕。 截止到公元727年,在这15年时间里,孟浩然拜谒了很多高官、权贵,都没有寻到合适的机会。 于是,孟浩然决定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,此前他刚刚和李白在扬州分手,李白写下了《赠孟浩然》:吾爱孟夫子,风流天下闻。 信心满满的孟浩然,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名落孙山,于是大闹太学。王维当时是个红人,曾向玄宗举荐孟浩然,奈何孟老夫子脑瓜子一热,献了一首《…- 115
- 0
-
《出师表》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文言文翻译
《出师表》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、克复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。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,兼用记叙和抒情。《出师表》表达自己以身许国,忠贞不二的思想。 《出师表》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《出师表》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、对君主的忠诚、对后代的期望,以及对国家兴亡的忧虑。 《出师表》是诸葛亮在北伐前写给刘禅的奏章,全文共计818字,分为三个部分。第一部分开头的陈述部分,说明了出师北…- 334
- 0
幸运之星正在降临...
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!
恭喜!您今天获得了{{mission.data.mission.credit}}积分
我的优惠劵
-
¥优惠劵使用时效:无法使用使用时效:
之前
使用时效:永久有效优惠劵ID:×
没有优惠劵可用!